假期来临安全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如下温馨提醒请同学们牢记:
出行安全
一、交通出行
1.自驾篇:提前检查车辆刹车、轮胎、油量等关键部位,避免疲劳驾驶(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,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),绝不酒后驾车、超速行驶;高速路行驶时,保持安全车距,不随意变道、占用应急车道。
2.公共交通篇:通过官方平台购票,不乘坐无资质的“黑车”;候车、乘车时看管好随身行李,避免拥挤推搡;高铁、飞机上遵守安全规定,不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。
二、外出游玩
1.提前规划:了解目的地天气、景区人流情况,提前预约门票,避免前往未开发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(如未开放的山区、水域)。
2.人身与财产安全:在景区人流密集处看管好老人和小孩,可佩戴亲子手环防止走失;贵重物品贴身存放,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;避免夜间独自前往偏僻地段。
3.饮食与住宿安全:选择正规餐厅就餐,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,注意饮食卫生;入住酒店后,确认消防通道位置,检查房间门窗是否能锁好,贵重物品可存放在酒店保险箱。
消防安全
一、居家消防安全
1.外出前务必检查燃气阀门、电源开关、电器插头是否关闭,尤其要拔掉电烤箱、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插头,避免长时间通电引发火灾。
2.不占用、堵塞楼梯间、安全出口等疏散通道,不在阳台、窗台堆放纸箱、衣物等易燃物品,保持逃生路线畅通。
3.使用燃气热水器、燃气灶时,确保通风良好,避免燃气泄漏;若闻到燃气异味,立即开窗通风,严禁开关电器或拨打手机,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检修。
二、外出游玩消防安全
1.进入酒店、景区场馆等场所后,第一时间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,记住疏散方向,不随意触碰消防设施(如灭火器、消火栓)。
2.景区游玩时不携带打火机、火柴等火种,不违规在林区、草地吸烟或燃放烟花爆竹,遵守景区“禁火令”。
3.自驾出行前检查车辆灭火器、三角警示牌等应急设备是否完好,车内不放置香水、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,防止阳光暴晒引发爆炸。
三、节日活动消防安全
1.家庭聚会、朋友聚餐时,不超负荷用电,不在插线板上同时连接多个大功率电器,避免电线过热短路。
2.燃放烟花爆竹需选择政府指定区域,远离加油站、树木、房屋等易燃易爆场所,燃放后确认火星熄灭再离开。
3.若遇火灾,保持冷静,优先选择安全出口逃生,切勿乘坐电梯;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弯腰低姿快速撤离,若火势较大无法逃生,及时拨打“119”报警,等待救援。
网络安全
一、出行与消费类风险防范
1.谨慎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,尤其是无需密码的“开放网络”,避免在该环境下登录网银、支付软件或输入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。
2.线上预订酒店、机票时,选择官方APP或正规平台,不点击短信、社交软件中陌生的“低价预订”链接,谨防钓鱼网站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。
3.扫码参与景区“打卡抽奖”“免费领礼品”等活动前,确认主办方资质,拒绝授权过多手机权限(如读取通讯录、定位),避免下载不明APP。
二、社交与信息保护要点
1.朋友圈、抖音等平台发布旅行照片时,不泄露机票、酒店房间号、行程表等细节,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;尽量关闭“定位”功能,不暴露实时位置。
2.收到“亲友借款”“航班取消退款”等陌生消息时,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当面核实对方身份,不轻易点击对方发送的“转账链接”或“验证码”。
3.不随意在陌生网站、问卷中填写姓名、手机号、家庭住址等信息,警惕“问卷调研”“会员注册”等名义的信息收集陷阱。
三、设备与账户安全守护
1.出行前给手机、平板设置复杂密码或生物识别(指纹、人脸),开启“查找设备”功能,若设备丢失,及时远程锁定并注销关联的支付账户。
2.支付软件、手机银行等关键APP,建议开启“小额免密支付”限额或关闭该功能,转账前再次核对收款方信息,避免因手滑或诈骗转错账。
3.不点击短信中的“病毒预警”“流量欠费”等紧急提示链接,不下载非官方应用商店的APP,防止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,窃取个人数据。
饮食安全
一、外出就餐安全要点
1.优先选择持有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、卫生条件评级良好的餐厅,避免前往无证无照的路边摊或卫生状况差的小店。
2.点餐时注意食材新鲜度,不食用感官异常(如异味、变色、质地异常)的食物。
3.聚餐时按需点餐、适量取餐,不暴饮暴食,也不浪费食物;饮酒需适量,不空腹饮酒,避免因酒精过量引发身体不适。
二、居家饮食与食材处理
1.采购食材时,选择正规商超或农贸市场,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和储存条件,不购买“三无”食品或过期食品。
2.烹饪时做到生熟厨具(菜刀、菜板、容器)分开,肉类、蛋类、海鲜等食材彻底煮熟煮透。